close

  “侯仁之的學生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指著副主任委員那一欄挨個念出名字,譚其驤、夏鼐、侯仁之、史念海、翁獨長灘島健,“這都是歷史地理學的大師,現在侯先生也走了,這一欄里的五個人就都不在了”。”
  一輛整合負債英國造的自行車
  將地理學的研究從書租房子齋帶入實地
  昨天,銀行利率侯仁之的悼念儀式,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10月22日下午2時許,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在北京友誼醫院因病去世,享年102歲。作為中國現代歷史地關鍵字行銷理學開山鼻祖之一,前來弔唁的除了其家人門生,多是國內地理和歷史學界的重要人物。
  追悼會現場,北大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曉峰晃著兩根手指,略帶哽咽地說,侯老先生再等兩天,就能看到他等了六十年,編了三十多年的《北京歷史地圖集》了。
  78歲的崔海亭不到9點就來到了現場,這位1954年入讀北大地質地理系的老人胸戴白花,捧著侯仁之先生的生平簡介在遺像前深鞠三躬,“不要做書齋里的學者”,侯先生這句話影響了崔海亭的一生。從侯仁之先生始,歷史地理學不再止於文獻研究,而是要進行實際探訪考察,將書本和實踐相結合。
  1956年,崔海亭所在的班級成立了一個北京地理研究小組,侯仁之是他們的導師,時隔五十多年,他依然清楚地記著為了考察北京西郊的河湖水系,侯先生騎著他1949年從英國帶回來的三槍牌自行車帶著他們一路沿著北旱河、南旱河,翻過田村山,走到八寶山,然後返回燕園。熟悉侯仁之先生這輛自行車的還有1992年入學的鄧輝,他現任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悼念儀式上,一身藏藍色西裝的鄧輝在恩師的遺像前給後輩的學生講起侯先生足跡遍京城的往事。在鄧輝的印象中,侯仁之先生對北京很熟,他曾經問過侯先生,是不是真的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彼時的侯先生指著寓所外靠在牆邊的三槍牌舊自行車告訴他,自己的確騎著這輛自行車跑過北京的許多地方。
  如今侯先生已經作古,那輛自行車也不知所蹤,對於在悼念儀式現場做志願者的張成龍來說,“侯仁之”只是書本上的一個名字,去年入學的他既無緣一睹大師講課的風采,更沒有機會與大師交流談心。但他入學的第一課就被導師帶到了南鑼鼓巷進行實地探訪,一如幾十年前侯仁之先生騎著自行車帶著學生穿梭北京老巷考察,只是張成龍的交通工具變成了地鐵。
  鄧輝感慨地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侯仁之先生留給北大歷史地理學學生最重要的學術精神。
  一本國家歷史地圖集
  侯先生是五作者中最後走的那一位
  上午10時許,國家地圖集編纂委員會秘書長高德帶來了一本大紅色封皮的書籍,在以黑白兩色為主要基調的悼念儀式現場,這本書十分顯眼。李孝聰接過這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指著副主任委員那一欄挨個念出名字,譚其驤、夏鼐、侯仁之、史念海、翁獨健,“這都是歷史地理學的大師,現在侯先生也走了,這一欄里的五個人就都不在了”。
  李孝聰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地理與古地圖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師從侯仁之學習歷史地理學,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和導師侯仁之參與了這組地圖集中49幅《城市遺址與佈局圖組》的編寫。李孝聰說,侯仁之先生將現代北京的地圖作為底圖,帶著他們一起對照古籍文獻,在現代地圖上依次畫出從春秋戰國到建國前的河流、湖泊、古建,一畫就是三十年。
  讓人遺憾的是,侯仁之先生沒有等到《北京歷史地圖集》的出版,作為侯先生的學生,北大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曉峰晃著兩根手指,略帶哽咽地說,“就差兩天!”1958年在建設人大會堂挖掘地基時,發現地下埋藏有古河道,這是影響城市建設的大隱患,當時的市政府指定侯仁之研究北京城區地下古河道情況,侯仁之提出要編製北京歷史地圖。直至1979年,經過多次波折的《北京歷史地圖集》才開始編纂,侯仁之擔任主編。這本地圖集記錄了從舊石器時代到建國前北京地理印記,唐曉峰本來約好了24日讓侯先生看看自己最新的作品,但22日下午侯先生的突然離世成為了唐曉峰永久的遺憾。
  不過,作為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學生,這樣遺憾的情緒顯然沒有感染他們,張成龍看到那本國家歷史地圖集就興奮地在上面尋找自己曾經走過和研究過的地方,表情一如身後侯先生的遺像,笑靨如花。
  一張蓮花池的照片
  見證地理遺產守望者的一生
  在燕南園61號,侯仁之故居客廳的正中間,安放著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蓮花生機勃勃,煞是好看,這就是他生前力保的蓮花池,它是金中都城保存為數不多的重要遺跡之一,也是北京城的起源地,現在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尹鈞科跟隨侯仁之多年,在他看來,沒有侯仁之就沒有蓮花池。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西站選址就在蓮花池畔,熟諳北京城市發展史的侯仁之堅決反對,最終有關部門聽取了他的意見,將西站的主樓東移了一百多米。除此之外,推動北京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及對中軸線的研究、對盧溝橋的修複,都是侯仁之先生對於北京的貢獻。
  在悼念儀式的現場,幾十個花圈將靈堂三面圍住,各學界名人、各個知名單位都表示沉痛悼念。順著舉行悼念儀式的百周年紀念講堂往北走就是未名湖,侯先生親筆題寫的“未名湖”石碑一直立在那裡,多年未變。正值周末,跟石碑合照的游客依然很多,註意到左下方“侯仁之題”四個字的人依然很少。幾位年輕的游客在得知這位題字的老先生剛剛去世的消息後,“哦”是他們唯一的回答。而熟悉他的學生們則會說:“這就是一生低調的侯先生。”文/本報記者 董鑫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原標題:《北京歷史地圖集》侯先生再等兩天就看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cummrihno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